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科研 > 学术视野 > 正文

我院院长蔡劲松教授在《中国教育报》上发表文章

【 发布日期:2020-08-04 】

理工类高校新文科建设应“特色凸显、有所不为”

近十年来,我国理工见长高校在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进程中,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与布局不断优化和充实,一方面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,既有理工类学科进一步夯实,得到快速发展;另一方面,几乎所有的理工见长高校都将建设特色新文科作为迈向“综合性”、促进“双一流”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,并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效。

总体上看,我国理工见长高校的文科经过近些年的建设,取得了长足进展。但是,仍处于需要强化建设、加快步伐的阶段性发展关键期。理工见长高校实施“新文科”发展战略,应着眼特色优化和内涵深化,基于各校文科发展实际和拔尖人才培养需求,强调“特色凸显、有所不为”。尤其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凝聚共识、形成突破:

一是,更加突出“使命担当、支撑发展”的顶层设计。首先,强调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,贡献理工见长高校文科智慧的使命担当;其次,突出融入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,支撑学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文科使命担当;再其次,必须尊重文科“长周期”建设规律,在阶段性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上下功夫。

二是,更加突出“立德树人、学科育人”的核心理念。首先,强调文科的育人属性,树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首先是用来教育培养人的思想,坚持以“立德树人”的核心理念,牵引和促进文科学科群建设;其次,强调创新性、引领性的学科育人模式探索,促进回归于“道”而非纠缠于“术”的新文科建设与“德智体美劳”育人境界提升;再其次,要认识到育人视域中工科、理科、文科、医工并非相互“割裂”、各自为战,要着力通过文科实现“互联”“渗透”。

为此,理工见长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总体目标,应重在其“双一流”建设远景目标的指引下,培育和打造“育人为本、文工互动、特色鲜明、贡献卓著”的新文科。这需要立足学校文科发展现状与新形势要求,承载学校建设一流大学、培育一流人才的愿景与期望,树立“立德树人、学科育人”的核心理念,围绕“强化基础、特色牵引、文工渗透、聚合协同”的学科发展思路,着力在学科优化、队伍建设、科研创新、智库建设、国际化拓展、体制保障等方面下功夫,在满足国家需求、引领学术前沿、回应育人关切、发挥特色优势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为人类文明进步、国家社会发展和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贡献文科的基础性支撑力量。

在建设原则上,应坚持“三个结合”:坚持整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。大力提升现有文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,在已有优势学科基础上打造制高点,以单点、多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,在若干新兴学科领域发挥特色引领作用,提高学校新文科整体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。坚持学科优化与学科育人相结合。不断探索学科育人新模式,紧紧围绕“立德树人”和学校“五育”体系构建整体需求,既注重夯实基础文科、应用型文科,又重视发展新兴交叉文科,不断优化文科学科发展生态,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到专业育人和全校人文教育实践。坚持需求引领与做强智库相结合。立足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需求,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,促进文文、文理特别是文工交叉融合、协同创新,打造贡献显著的高端智库群。

当下,许多理工见长高校都在探索实施大类宽口径人才培养,需要大量人文学科课程、社会科学课程的支撑。进一步强调文科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,将通专融合、厚实底蕴的人文教育落到实处,提升文科学科育人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的贡献力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一方面,要坚持立德树人,探索形成创新性、引领性的文科学科育人新模式,同时以人才培养需求倒逼学科优化发展;另一方面,要加紧补齐短板,建成若干国家级一流文科本科专业,打造一批国家级一流文科本科课程,不断促进文科研究生培养质量,同时为全校人才培养提供丰富完善的高水平人文教育课程体系。

(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报http://paper.jyb.cn/zgjyb/html/2020-08/03/node_4.htm)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王远程  编辑)